白芽奇兰加工技术

白芽奇兰茶的加工程序包括初制加工和精制加工。初制加工后的产品俗称“毛茶”,毛茶经过精制加工后,其产品称为“精茶”或“商品茶”。


第一节 白芽奇兰初制加工
白芽奇兰茶属中国六大茶类中的“青茶”(乌龙茶)类,其初制加工方法与乌龙茶大体相同,茶青经过贮青、萎调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初烘、初包揉、复烘、复包揉、足干等十道工序,加工制成毛茶。
一、贮青
1.操作方法
把进厂的茶青按不同级别、批次均匀摊在水筛上,并将水筛放置在贮青架上。摊放鲜叶厚度应小于15厘米,并使鲜叶保持疏松。每间隔1~2小时翻动一次。
2.技术要求
1) 摊凉要及时,青房最好选择南北向,室温控制在25℃ 以下;
2) 早青、午青要分开摊凉;
3) 贮青结束后,茶青减重率为1%~2%。
二、萎凋
贮青结束后,茶青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以下不同方式的萎凋。其中,利用日晒进行萎凋(又称为 “晒青”)最为常用。
1.日光萎凋(晒青)
1) 时间:应避免强阳光曝晒,视萎凋程度,历时20~40分钟。
2) 温度:叶面温度控制在35℃以下。
3) 摊叶量:每平方米摊叶量为0.5~1公斤。
4) 操作: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、水筛或铺“谷达”的水泥地面,及时轻手翻动。
2.室外自然萎凋
1) 温度:气温22℃~30℃。
2) 摊叶量:每平方米7~8公斤。
3) 操作: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、水筛或铺“谷达”的水泥地面,30分钟翻动一次。
3.室内自然萎凋
1) 温度:室温22℃~28℃。
2) 摊叶量:每平方米1~1.5公斤。
3) 操作: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、水筛或铺“谷达”的水泥地面,40~60分钟翻动一次。
4.加温萎凋
1) 温度:视送风量大小,热风温度控制在32℃~40℃。
2) 摊叶量:建热风萎凋槽,槽面安竹筛,萎凋槽每平方米摊叶7~8公斤。
3) 操作:把茶青均匀摊在萎凋槽内,每10~20分钟翻动一次。
茶青经过萎凋,当叶青转暗绿色,叶面光泽消失,微带青香,顶二叶下垂,稍有弹性,茶青失水均匀,减重率9%~12%时为萎凋适度。这时要把萎凋后的茶青移入室内,翻动后均匀摊放,散热凉青,防止风吹、日光照射,凉青时间0.5~1.5小时。
三、做青
也叫摇青。目前大多数茶区采用电动摇青机,少数用手工摇青。
1.操作方法
茶青投入摇青机转动,每次摇青后都要进行晾青,摇青、晾青反复进行三至四次。每次摇青先轻后重,晾青时间先短后长,晾青摊叶量先薄后厚。最后一次摇青完成后将茶青稍加厚摊、静置,至“发酵”适度即可转入下个工序。做青整个工序历时约10~18小时。
做青一般在傍晚开始进行。一般来说,第一次摇青时长为2~4分钟,晾青时长1~1.5小时;第二次摇青时长为4~8分钟,晾青时长为2.5~3小时;第三次摇青时长为10~20分钟,晾青时长4~5小时;第四次摇青时长为10~20分钟,晾青时长4~5小时。具体操作要视茶青、季节、当天气候等多种因素灵活掌握。
2.技术要求
摇青完成后,茶青减重率为萎凋叶总重的8%~15%。感官要求:即叶转黄绿色,叶缘红变(红变面积约占叶片面积20%),叶脉明亮,均匀适度,透发青香和品种香味。
3.摇青注意事项
1)青房温度18℃~23℃,相对湿度70%~80%为宜。春茶低温多雾须关闭房门窗户,可配备抽湿机抽湿降低湿度;夏暑茶气温高可配备空调机,温度控制在18℃~20℃。秋冬茶气温低,应设法提高室温。
2)第四次摇青后,若逢气温低于18℃,可于杀青前期1小时左右把茶青倒入大筐内,堆成“凹”形,上盖茶袋,以提高叶温,促进发酵。但这种处理时间不宜太久。
3)夜间观察茶青色泽、叶绿红边程度,要掌握比白天红点明些,各次观察应眼看、手摸、鼻闻三结合综合判断,以提高准确性。
4)摇青应根据次日杀青先后顺序,分批掌握摇至不同程度,一到程度,即投入杀青。这样便于流水作业,平衡生产,提高厂房机器设备利用率。
四、杀青
做青结束后,即转入杀青工序,又叫“炒青”。目前茶区多采用110型滚筒杀青机和110型液化气杀青机。
1.操作方法
当滚筒杀青机的筒壁温度达到200℃~240℃,或110型液化气杀青机温度达到220℃~250℃时,即可将茶青投入进行杀青。每筒的投叶量为10~20公斤,杀青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温度,要求“适当高温,先高后低”,每筒的杀青历时长为10~15分钟,具体根据茶青原料的老嫩程度灵活掌握,幼嫩茶青要稍“重杀”,粗老茶青要稍“轻杀”。
2.技术要求
杀青完成后,茶青减重率为做青叶重的18%~22%,含水率小于60%。感官要求:叶转暗绿色,叶质柔软,梗折弯不断,带有熟香味。
3.注意事项
1)要适当高温,以投入青叶后连续发出“噼啪”声为准,如果声音大而密,是锅温太高,反之锅温偏低,杀青后期适当降低锅温,以避免产生焦梗焦叶。
2)投叶量要适宜。太多,翻炒不匀,茶叶带闷味,杀青历时长,投叶太少,既易炒焦,又不利揉捻成形。
五、揉捻
揉捻是促使白芽奇兰茶形成紧结弯曲外形的塑形工序。一般采用揉桶直径为30~40厘米的揉捻机。杀青叶趁热装上揉桶,30型的揉捻机投叶量为3.5~5斤,边揉边加压。要掌握“趁热、少量、快速、短时”的原则,加压时先中压后重压,揉时不宜过长,一般时长为四至八分钟。揉捻完成后,杀青叶扭曲成条,即可下机解块,进行初烘。
六、初烘
初烘即将揉捻叶进行第一次烘焙。初烘采用烘干机烘焙或手工焙笼烘焙。
1.操作方法
烘焙时掌握“高温、薄摊、快速,适当保持水分”的原则。采用烘干机烘焙,温度控制在100℃~110℃,摊叶厚1.5厘米;手工焙笼烘焙,温度控制在100℃~110℃,摊叶厚2~3厘米,焙笼烘焙过程中需进行两到三次的翻拌。初烘历时10~15分钟。
2.技术要求
初烘结束时,减重率为揉捻叶重量的25%~30%(含水率45%~50%)。感官要求:叶色转暗绿,干湿一致,手摸不粘手且有湿润感。
七、初包揉
初包揉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,可用手工包揉或机械包揉,目前多采用机械包揉。
1.机械包揉操作方法
用特种尼绒布(规格一米乘一米),投叶量5~7公斤置于包揉机(又叫速包机)上包揉打包约10秒钟,使其成“南瓜状”的茶包,然后将1~3茶包置于平板机上平揉三至五分钟,将茶包从平板机上取下,用松包机或用手工将茶包内的茶叶翻转,再次进行机械包揉、平揉,如此反复五至八遍。
2.技术要求
采用速包机速包后经平板机包揉挤压成形,速包、平板反复五至八遍,使茶条形成紧结或弯曲成形。包揉结束后,茶团要及时解块散热进行下一道工序——复烘。
八、复烘
经过初包揉后,茶坯叶温下降,不利于塑形,需进行复烘提高叶温。可采用烘干机复焙或手工焙笼复焙
1.操作方法
复烘时要掌握“快速、适温、适当保持水分”的原则。采用烘干机烘焙,温度控制在90℃~100℃,摊叶厚1~2厘米;手工焙笼烘焙,温度控制在约70℃,投叶量0.7~1公斤。复烘历时10~15分钟。
2.技术要求
复烘结束时,茶坯失水率为10%~12%,此时含水率为30%左右。感官要求:手摸茶条微感刺手为适度。
九、复包揉
1.操作方法
茶坯经复烘后,要趁热进行复包揉。其操作方法与初包揉相同,但投叶量可比初包揉稍多。包揉用力要先轻后重,前几次速包后,不经过平板机直接进行松包、复揉,以避免出现条形扁、碎末多的现象。后几次进行速包、平板机平揉、松包,反复进行共五至八遍。
复包揉结束后,将茶包布巾捆紧,静置定型。茶包搁置定型时间要恰当,太早解松茶巾不利于定型,反之,条形虽好,但色泽红褐,有闷味。一般静置定型约20~30分钟为宜。
2.技术要求
经复包揉后,茶叶外形条索紧结、重实、卷曲呈“蜻蜓头”或稍圆形,色泽油润。
十、足干
将定型后的茶包及时解开进行烘干,可用烘干机烘干或手工焙笼烘干。
1.操作方法
采用烘干机的,茶团要充分解开,摊叶厚度15厘米左右,温度控制在90℃~100℃。
采用手工焙笼的,要分两次进行。第一次每笼放入三至四斤茶团,温度控制在60℃左右,烘焙至茶团松开,手工将茶团解成散状,继续烘焙至茶叶气味清纯(此时含水量约15%)时,下烘摊凉1小时左右后进行第二次烘焙。第二次烘焙每笼投叶量四斤左右,温度控制在50℃~60℃,其间翻拌两到三次,历时0.5~1小时。注意翻拌时要将焙笼移离焙屉,以防茶末掉入焙屉内产生烟气。
2.技术要求
足干后茶叶水分含量为4%~6%。感官要求:色泽砂绿乌润,香气纯正清香,无异味,手握之有刺手感,捏之即成粉末,折梗即断。
茶叶足干后,摊凉40~60分钟,即可收起装入茶袋、茶箱中收藏。至此,白芽奇兰茶初制完成,其产品称为“毛茶”。
白芽奇兰茶初制厂房
1.厂址选择
厂址应选在交通方便、水源充足、无污染源、阳光充足、通风凉爽、地下水位低、无洪水之患,地基坚实,有发展余地的地方。
2.厂房设计原则
初制厂房设计,应根据白芽奇兰茶各初制工序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,上下各工序应毗邻衔接,方便操作。
厂房总面积应根据春茶日产量,以及初制机具、作业通道、原料堆放、半成品堆放、毛茶仓库,质量审评等所需的面积进行确定。一般年产1吨干毛茶约需60平方米的初制厂房,其中:生产车间的面积应不少于全部初制机具占地总面积的五倍。
1)做青室
要求凉爽,室温(18℃~23℃),湿度适宜(70%~80%),隔热性能好,屋向坐北朝南,门窗能封闭、开启,最好设有隔热降温抽湿装置。
2)杀青室
要求空气流通,应配有排气装置。
3)揉捻室
要求室内清洁卫生、通风透光。
4)烘焙室
a)焙笼烘焙,烘焙室应保持干净清洁,门窗能密闭,以利调整温度。
b)机械烘焙,空气应保持流通,卫生要干净,设置排气装置,利于散发湿气。
5)动力房(或配电房)
要求空气流通,并尽量靠近各作业机。
6)毛茶仓库
应建在地势较高处,室内地平面比室外地平面要求高50~60厘米,底部架空,并开有通风孔,或地面采用防潮层。库房保持干燥密闭,一般不设窗或放少量高翻窗、门窗封闭要好。
7)审评室
要求屋向座北朝向偏东,空气新鲜,北面装斗式采光天窗,内外不能有红、黄、紫、蓝、绿等异色反光和遮住光线的障碍物,保持光线调和充足。
3.初制机具配备原则
以春茶最高日产量、机具日使用率来配备。
1)晒凉青机具
大型初制茶厂(指春茶干毛茶量在50吨以上,下同)按凉青所需机具的60%配备。
中型初制茶厂(指春茶干毛茶量在10吨以下,下同),按凉青所需机具的80%配备。
小型初制茶厂(指春茶干毛茶量在1吨以下),按凉青所需机具的60%配备。   2)做青机具
以高峰期的摇青叶总量除以做青机日产量为应配备数量。
3)杀青机具
大型茶厂以做青叶总量和杀青机具日使用率50%配备。
中型茶厂以做青叶总量和杀青机具日使用率40%配备。
小型茶厂以做青叶总量和杀青机具日使用率30%配备。
4)揉捻机具
大型茶厂以杀青叶总量和揉捻机具日使用率60%配备。
中型茶厂以杀青叶总量和揉捻机具日使用率30%~40%配备。
小型茶厂以杀青叶总量和揉捻机具日使用率50%配备。
5)烘焙机具
大中型茶厂以揉捻叶总量和烘焙机具日使用率30%~40%配备。
小型茶厂以揉捻叶总量烘焙机具日使用率30%配备。

第二节 白芽奇兰茶精制加工
采摘白芽奇兰茶树新梢鲜叶,经初制加工而成的初级茶叶产品,称为“毛茶”。“毛茶” 可以直接冲泡饮用,香气和鲜度均较高,但不易保存,而且存在外形较粗糙、品质不够稳定、夹杂不纯、商品性能差等缺陷,需进行精制加工,成为精净匀整的茶叶。精制后的茶叶称为“精茶”或“商品茶”。
一、精制原料的准备
作为精制原料,白芽奇兰毛茶进厂后,须先进行验收,抽样复评,做好品质验收审评记录,按毛茶的等级、产地、生产季节分别归堆,入库堆放贮存,堆高不得超过15层。在毛茶贮存期间,要定期检查,对发现受潮或水分超过7%的,应及时烘焙处理。
白芽奇兰毛茶卫生指标(卫生指标按NY 5244执行)不符合要求、碎末含量超过5%、水分含量超过7%的,按规定一般不予验收。
白芽奇兰毛茶的等级评定以感官审评为依据,其指标见下表。
二、毛茶精制加工程序
白芽奇兰茶的精制加工工序主要有:拼配、筛分、风选、拣剔、复火、摊凉、包装及装箱。
1.拼配
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,制订不同产地、不同季别、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式方案。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、稳定质量、兼顾全局、统筹安排、充分利用、提高效益的原则。白芽奇兰的拼配可采用“单级或多级拼配付制,单级成品回收”的方法。拼配应包括:制订方案、配制小样、检验验证、成本预算、审核批准等程序。
2.筛分
根据拼配后付制的毛茶级别,配置筛网方案,采用滚筒园筛机和平面园筛机进行筛分,筛分出的茶叶进行归口处理。
3.风选
将筛分后的各号茶叶分别经风选处理,分出重质沙头,轻质草毛等,正茶进入拣梗机进行拣剔。沙头茶剔除出杂物后归正茶,轻质茶剔除出杂物、草毛后,归作下脚茶。
4.拣剔
采用拣梗机进行拣剔,经机械取梗后梗口含茶叶超过10%的,必须再次拣梗。通过拣梗机拣梗后,还须结合手工拣剔,拣去粗片、红条、焦条、扁条、茶片、残留茶梗及其它细小杂物。
5.复火
正茶按比例进行拼配和匀堆,要求粗细均匀。复火可采用烘干机或手工焙笼。
1)烘干机复火。投放茶叶应均匀,茶叶摊厚2~3厘米,摊层厚薄应一致。火候要求稳定均匀,按成品茶标准样要求,掌握适宜温度和时间,严防老火焦条。原则上高级茶低温烘焙,低级茶高温烘焙。一般而言,高档茶温度为100~130℃,中档茶110~130℃,下档茶110~140℃。复火时间8~10小时。
2)手工焙笼复火。白芽奇兰手工复火燃料一般采用木炭,因此又称“炭焙”。炭焙白芽奇兰成品茶香气浓郁且略带炭火香,滋味鲜爽醇厚。其主要操作方法如下:
①前期准备:将草木灰置于焙屉中,占焙屉的3/4,将铁笀箕或松枝等引火物放于草木灰之上,再将木炭以三脚架形式置于引火物的上方。应注意木炭放的多少与要复火的茶叶重量的比例,约为2:5。木炭放好后可点燃引火物,让木炭燃烧,待木炭完全燃烧后(约两小时),将木炭打碎压实成馒头形,在木炭上方盖草木灰,草木灰应将炭火完全覆盖,形成“暗火”。约一小时后,草木灰完全不含杂质,没有异味,焙屉中炭火温度趋于平稳,即可放上焙笼,用手感觉焙笼内壁下层的温度在90℃左右时(用手触摸焙笼内胆的外框,略有烫手感),可开始焙茶。
②焙茶依次按如下程序和方法操作:取茶叶6~7斤,均匀置于焙笼的内胆上;轻轻将焙笼拿起,轻轻放于焙屉之上;烘焙1~1.5小时后,茶叶异味去除,略闻有火香时,将焙笼轻轻拿起,移离焙屉,对茶叶进行翻拌,翻拌要及时、均匀,彻底,翻拌后产生的茶末要去除;再将焙笼放到焙屉上继续烘焙,焙茶总历时约六至八小时,中间要翻拌四五次。
③注意事项:一要经常去闻焙笼中茶叶的香味,不能产生焦味或烟味,若有,则应将焙笼移走,待异味消除后再上笼复火。二要经常用手去感觉碳火的温度,用手触摸焙笼内胆的外框,以略有烫手感为宜,过烫,则应加盖草木灰。不烫,则应将焙屉中的草木灰去除一些,整个焙茶过程中温度要保持一致。
6.摊凉
烘焙后应摊凉,掌握适宜摊凉厚度和时间。

7.包装和装箱
摊凉后,成品茶按国家包装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过磅及精致包装,按包装形式不同分为:罐装、纸盒装、复合包装、真空包装等。对于大批量产品销售需求,可用散装或箱装,并注意密封。
不同级别的成品茶需分开进行包装和装箱。
三、成品茶质量要求
白芽奇兰成品茶应具有相应的白芽奇兰茶品种品质特征,且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,无异味、无霉变,不着色,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。
白芽奇兰成品茶分为五个级别,即:特级、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。
第三节 柚香奇兰茶加工技术
柚香奇兰茶属再加工茶类中的柚子花茶类。柚子花茶是一种传统的高档花茶品种,据《本草纲目》介绍,柚子具有理气、舒肝、和胃化痰、清心润肺、清肝明目、镇痛等功效。柚子被世界誉为“中国四大名果”之一,尤其是近代医学研究证明,柚子对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有一定的疗效,并被推荐为保健食品。柚子花不仅有柚子的保健药理功效,还有生发、润燥、美容的作用。用柚子花窨制的茶称柚子花茶,柚子花茶以其高品质被誉为“花茶之王”。
柚香奇兰茶以白芽奇兰成品茶和“柚中之王”平和琯溪蜜柚的鲜花为原料,利用茶叶的吸附性,通过拼和窨制而成。其制作原理与花茶制作原理相同,但因蜜柚花含水率、吐香特征等与其它花类的差别,在工艺上有所差别。
平和琯溪蜜柚鲜花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下旬间开放。制成的柚香奇兰茶成品一般分为三级,即特级、一级和二级。特级柚香奇兰茶外形条紧结重实,色泽乌润,香气浓郁幽长,白芽奇兰品种香突出,滋味醇厚甘爽,汤色金黄明亮,叶底柔软明亮;一级外形条紧结壮实,色泽乌绿尚润,香气香高气长,白芽奇兰品种香明显,滋味醇厚,汤色金黄尚亮,叶底柔软尚亮;二级外形条卷结,色泽乌黑尚润,香气清纯,白芽奇兰品种香显,滋味醇和,汤色橙黄清澈,叶底较柔软稍带红点。
一、原料的准备
1.白芽奇兰成品茶
选择二级以上中高档白芽奇兰成品茶作为茶坯,同级茶坯付制同级柚香奇兰茶。付制前需检查茶坯含水量,若高于6%则需先进行复火,烘干机温度90~100℃,复火至茶坯含水量达到4~5%。复火后摊凉至21~25℃,封箱备用。
2.蜜柚鲜花
在琯溪蜜柚花盛开季节,结合蜜柚疏花,选择花量高、花质好的的柚树采摘。采摘时需选择晴天,在制茶的当天上午8时以后进行。采摘的花朵需选取饱满、微开放或中开放、露水已干的蜜柚鲜花。采收后,用通气的箩筐装花为好,切忌用塑料袋装,装运时不得紧压。
鲜花进厂后及时在室内摊凉,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。摊凉后进行筛花,去掉花蒂、花蕾和杂物,同时分开大小花,大花窨制特级和一级茶,中小花窨二级茶。筛花后及时付窨。
二、窨制
1.拼和
按茶坯与花1:1的比例,采用一层茶坯、一层花,共三至五层进行堆叠的方法将茶坯与蜜柚花拼和,再用铁耙从横断面由上至下扒开,充分拌和。
2.窨花
把茶、花拼和后直接堆放在地上成长方形块状,宽度1~1.2米,堆高约30~40厘米,长度根据场地和窨量而定,每堆约500公斤。再在堆面薄薄地散布一层茶坯,厚度约一厘米,达到鲜花不外露,以减少花香散失,这一操作称为“盖面”。
3.通花散热
在窨花过程中,茶堆温度逐步升高。通常情况下,窨制6~8小时后茶堆温度达到38℃时,需及时进行通花散热。把茶堆扒开薄摊,摊厚度约10厘米左右,每隔15分钟需翻拌一次,让茶堆充分散热,约一小时后温度降至29℃左右时即可收堆复窨,堆高约30厘米,再经五六小时,茶堆温度又上升到38℃左右,花已成萎凋状,色泽由白转微黄,嗅不到鲜香,即可起花。
4.起花
用起花机把茶和花分开,即叫起花。起花操作动作要迅速,起花后做到茶叶中无花蒂、花叶;花渣中无茶叶。停机后,筛网必须清扫干净,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防止水焖味。若当天窨制数量多,在短时间内来不及起花,必须将窨堆扒开散热,避免花渣变黄熟呈现闷黄味、酒精味,影响花茶质量。
5.转窨
起花后立即进行第二次、第三次窨花(二级茶只做两次窨花),又称转窨。方法与第一次相同,都要经过拼和、窨花、通花散热、起花等工序。只是在通花散热时间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,但要把握一个原则,即堆温达到38℃时需及时通花散热,低于29℃时及时收堆复窨。
6.烘焙
经过以上程序后,要快速转入烘干机进行烘焙,茶叶摊厚2~3厘米,摊层厚薄应一致。温度控制80~100℃,烘焙时间三四小时,至茶叶含水量为7~8.5%即可下机摊凉。
摊凉时注意不可用强风吹,造成香气不必要散失。摊凉至茶叶温度低于40℃时即可进行装箱,于低温干燥的成品库中贮存,待转入成品包装工序(略)。
(本文参考平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、平和县农业局、福建农林大学杨飞云、徐飙、朱秀眉、黄良仕、黄超胜、蔡建国、曾金河、刘剑旭、陈晓燕等人共同起草的福建省地方标准《DB35/T 818-2008 白芽奇兰茶 茶树品种》、《DB35/T 819-2008 白芽奇兰茶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》、《DB35/T 820-2008 白芽奇兰茶 栽培技术规范》,特此鸣谢。)

免责声明: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,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给站长发送邮件,并提供相关证明(版权证明、身份证正反面、侵权链接),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。